導航:首頁 > 股票股吧 > 一神教

一神教

發布時間:2021-04-18 02:17:17

Ⅰ 宗教知識:什麼是一神教

就是只認可、承認只有一個神的的宗教。比如猶太教,基督教都是一神論,相對應的是多神宗教。
宗教這個詞在不同的背景下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比如無神論認為宗教是迷信,是人腦子里想出來的,但是歐美國家的人認為客觀真有一位上帝,看一下基督「教」的影響和相關書籍,就知道問題沒那麼簡單。
如果有神的話,到底是只有一個神,還是有很多神?
當然只有一個了!因為地球是圓的,人類是一個整體,宇宙是和諧統一的。
建議你看看《遊子吟——永恆在召喚》,現在全世界的歷法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周七天,這都是為了紀念Jesus,你要真心尋找世界、人類和自己的真相和答案,一定會找到,因為都在holy bible里。

Ⅱ 一神教和多神教之間差別是什麼

一、表達意思不同

1、一神教:只信奉一個神的宗教,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

2、多神教:信仰和同時崇拜許多神的宗教,相對應一神教而言。

二、基礎宗教不同

1、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2、多神教:以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北歐、瑪雅、印加、阿茲特克等以神話為基礎的宗教。

三、特點不同

1、一神教:並不否定其他精神體(如天使、魔鬼等) 的存在; 只是認為,其他精神體並非「創造者」,而是 「被造者」,故不能稱之為「神」,而且也不是崇拜的對象。

2、多神教:中國傳統宗教揉合了儒、釋、道三教的信仰,在寺廟中各種不同宗教的神靈被共同祭祀(中國民間至今仍有「天官賜福」「定福灶君」「門口土地財神」等習俗)也正是多神教典型之一。

Ⅲ 為什麼一神教比多神教先進

一神教比多神教晚出現而且的確在部分地方取代了多神教,但這並不代表它一定是或者必須是更先進的。英國統治印度那麼久印度依然信印度教,難道就能證明印度教比基督教先進嗎?顯然不是。
其實從邏輯上很容易理解——一神教比多神教誕生更晚,如果一神教誕生的時候生命力不夠頑強、傳播能力不夠強勁,那恐怕它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可能要等到某個考古學家去發掘才會發現,哦原來曾經有某個文明只信一個神啊。可見如果一神教想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那麼幾個勝利的——亞伯拉罕三教很幸運的勝出了。世界上可能曾經有數不勝數的一神教冒出來過最後又消失了,埋沒在歷史長河中,只有亞伯拉罕三教還傲然挺立。
說完了邏輯上的角度,再說說現實和接地氣的問題——為什麼一神教傳播能力極強?
想像一下你是一個生活在古羅馬的人,信仰古羅馬多神教。你准備出海經商——啊,商業之神保佑我發財!你准備帶兵打仗——啊,戰爭之神保佑我勝利!你准備談個戀愛——啊,愛之神保佑我贏得芳心!你干什麼就得對應拜什麼神,很可能拜每個神的儀式都不一樣,是不是感覺很難記。
再想像一下你這個古羅馬人改信基督教了。你准備出海經商——我主保佑,阿門!你准備帶兵打仗——我主保佑,阿門!你准備談個戀愛——我主保佑,阿門!而且你畫個十字就行了——是不是感覺簡單了好多,而且同樣充滿了力量?這也是基督教在羅馬迅速傳播的原因之一——方便實用。人嘛,畢竟還是追求實在的。
不過萬一交戰雙方都信同一個神,那豈不是尷尬了?(什麼?信徒們不是團結一致親如手足嗎?怎麼可能打起來?)那當然是看誰信仰更堅定誰就贏了唄~

一神教傳播能力很強,就是因為一神教在部分地方有可取之處。但是一神教在某些地方也會吃癟,比如中國。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國雖然是多神信仰,但也有一個至高神叫昊天上帝(全稱為「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也叫玉皇大帝,老百姓比較喜歡稱為老天爺),以至於基督教為了在中國傳播,不得不把他們的神Deus翻譯為上帝,企圖萌混過關(這一點上他們挺成功)。比如中國雖然是多神信仰,做特殊的事情會拜特殊神,比如出海的時候會「媽祖保佑」,但平常很多事情都是一句「祖宗保佑」就祈禱完成的,跟一神教「我主保佑」起到了很接近的效果。
一神教在印度吃癟的原因就不太一樣,一個是因為信印度教的有權有勢的人不願意放棄印度教給自己帶來的地位,一個是因為英國人統治印度那麼久,不但沒有帶去平等和富足,反而帶去了壓迫和災荒,以至於他們會認為,唉,這個神不愛我,不是給我信的。當然這個並不完全准確,有一個一神教在廣義上的印度就很受歡迎,傳播廣泛,那就是伊斯蘭教。信伊斯蘭教的印度人後來就建立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當然基督教跟伊斯蘭教本來就是信的同一個神,所以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成功吧。

Ⅳ 佛教是多神教,一神教還是無神論

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區別,一神教的主旨是神是唯一的不可挑戰的,人必須敬畏唯一神才能得到唯一神的恩賜。多神教則是神是多元化的是可以靠各種方式接觸到的,人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取悅神甚至成為神。

Ⅳ 世界上有幾種一神教

只有伊斯蘭教崇拜獨一的造物主——安拉,其他都是多神崇拜。

Ⅵ 世界三大宗教都是一神教信仰嗎

基督教是一神(上帝)教,伊斯蘭教是一神(真主)教,佛教是無神教(佛教中提到的的諸神,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中的神不是一個概念;諸佛菩薩不是能創造一切的、萬能的神,而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開悟了的人)。

Ⅶ 什麼是一神教、多神教

依信仰對象之不同,可將宗教概分為三類:
(一)多神教(polytheism),即崇拜多種神靈,多系自然形成之信仰,存在於原始未開化之時代。隨同人智之發達,漸對自然神賦予意義、理想,次第成為高級神,而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在進化之社會中亦並行不悖。或有由一神教發展為多神教者,即對具有種種最高神性格之一神,將其性格分別獨立,成為最高神之權化分身,而個別崇拜之,如佛教之教祖佛陀,於其智慧方面之理想化而權化為文殊菩薩、勢至菩薩,於慈悲方面之理想化而權化為觀世音菩薩,於實踐願行方面之理想化而權化為普賢菩薩。又觀世音菩薩為隨機度眾乃有三十三身之化現,如聖觀音、千手千眼觀音、不空罥索觀音、柳葉觀音、水月觀音等。
(二)一神教(monotheism),由崇拜自然之多神教,演進為崇拜具有諸神之德的一神。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均為典型的一神教信仰。另如印度教中,雖有多神信仰之性格,然於眾神之中,獨尊一優於其他諸神者為最高神,乃諸神之代表,具有絕對之權威,此稱單一神教(hemotheism),如濕婆派以濕婆為最高唯一之神,毗濕奴派以毗濕奴為唯一神。一神教亦可稱交替神教(kathenotheism),如梵天、毗濕奴、濕婆等三位神祇,在不同宗派中有不同之地位,以濕婆為例,在濕婆派中為最高神,梵天與毗濕奴居次要而從屬於濕婆。
(三)泛神論(pantheism),又稱萬有神教。上記之多神教、一神教等,以實際信奉而屬實踐性之宗教,泛神論與之相較,其性質偏重於闡釋哲學理論之理論宗教,以為宇宙現象之內部,有支配現象界之原理法則,而將此原理法則神格化,認為此『道理神』遍滿於宇宙現象。印度奧義書中之梵(梵Brahman )即屬道理神,梵存在於『個人我』(梵a^tman )中,此乃最高理想『梵我一如』之基礎。此外,十七世紀荷蘭哲學家斯賓諾沙(Spinoza, Benedict, 1632~1677)之哲學所說之神亦屬道理神。
自法律觀點言宗教:文明國家多經過立法確認信仰之自由,合法之宗教不受壓迫、排斥,亦有少數國家以特定之宗教為國教,又國家所認可之宗教團體得稱宗教,未得認可者通常稱為邪教。
若由宗教發達史分類,可概分為原始宗教、國民宗教、世界宗教等。
(一)原始宗教,又稱部族宗教,太古時代之宗教及未開化社會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靈崇拜、圖騰崇拜、巫覡教等。
(二)國民宗教,又稱民族宗教,指行於部族、民族、國家等一定地域內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猶太教、中國之道教、儒教等。多與所處地域之社會風俗、習慣、制度等有密切之關系,而未必有宗教開祖或依據之經典,如日本神道,並無特定之教,而系以原始宗教為基礎,根據國家組織而發展。又如我國之道教,有其特定之教祖,亦有其特殊之教格而適合國民之傳統,故難以傳入他國。
(三)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此類型宗教多隨個人之自由意志接受信仰,而順從組織內之信條、儀禮、戒律等。通常多由特定之開祖所創倡,並以開祖之行跡及教說為中心,形成該教之教理與經典。教團之成立,多站在超越民族、國家等立場而創立,故其教法系以人類全體為中心,具有世界性與普遍性之性格。惟世界性之宗教雖以全體人類為中心,然實際上常以救濟個人為基礎,故具有探索心靈內面與側重個人實踐修行之特性。

Ⅷ 請問世界上有哪些一神教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被統稱為天啟宗教,猶太教信奉的雅威和基督教信奉的耶和華以及真主都是同一主宰,教義分歧主要體現在各自對主宰的屬性本體的闡釋上的不同。其他世界各民族都有對最高存在的想像、理解和認識,非洲的很多部落中也存在著一些一神宗教。也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哲學名著《道德經》中「道」的概念和真宰的概念極其相似。其中《古蘭經》提到了其他三種一神教:拜火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是嚴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別無神靈,安拉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的主宰。《古蘭經》第112忠誠章稱:「安拉是真主,是獨一的主,他沒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據《古蘭經》記載,安拉有99個美名(99種德性),是獨一無二、永生永存、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創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運的無上權威。

Ⅸ 一神論的一神教宗教

猶太教崇拜單一的主神(一神信仰,希伯來語:「יהוה‎」),它是希伯來人內部的民族宗教。猶太教認為《塔木德》是僅次於《聖經》的經籍,傳統觀點認為,從猶太教中派生出了兩個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但伊斯蘭教則不承認該說法,穆斯林相信伊斯蘭教的一神信仰內容才是最純正的,而不是繼承或抄襲猶太教和基督教。當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希伯來人的猶太原居地後,希伯來人也易名為猶太人並散落到希臘帝國各處,公元前3世紀,希臘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臘語的猶太人,集中整理猶太教文獻並譯成希臘語,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臘語聖經中的舊約全書部份,所謂七十士譯本。再後來猶太國被羅馬帝國徹底摧毀,猶太教位於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拆毀,只留下一段殘破的西牆(俗稱哭牆),猶太人散落到歐亞各地。
歷史上,猶太人曾面對多次毀滅性的災難和逼害。猶太人由於兩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語言、文字已經分化,只是靠著統一的宗教維系其單一的民族性。由於猶太教徒認為救世主尚未來臨,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世主,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視和迫害的一個原因。但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近年,已承認曾對抗猶太教徒,造成了他們承受苦難的歷史。
他們嚮往自己民族的輝煌歷史。19世紀,猶太復國主義(錫安主義)思潮興起,各地猶太人以買地等手段陸續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家。由於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異,現今的猶太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別是正統派、保守派及改革派。在三大派系之外,卡拉派也是猶太教的組成部分,可薩人信奉的就是卡拉派,目前卡拉派在以色列約有40000名信徒。
一些宗教學者將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通稱為亞伯拉罕諸教,因為三者均奉舊約中的亞伯拉罕為他們的先知。 伊斯蘭教或回教,舊稱清真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回回教,它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論宗教;古蘭經被伊斯蘭教信徒視為創造主阿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這一名稱來自閃語字根S-L-M,意為「順從(真主)」;實際上穆斯林(伊斯蘭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真主,名曰阿拉;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真主;真主派遣了多位先知給人類,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但最終訊息是傳達給最後的先知穆罕默德,並載於古蘭經。
伊斯蘭教的宗教習俗包括五功,是為「念、禮、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蘭教還擁有自己的一套伊斯蘭法律,該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粗略占穆斯林的85%)或什葉派(粗略占穆斯林的15%)兩大派別,另外兩派中均有人同時信仰伊斯蘭神秘主義。伊斯蘭教是中東、非洲的大部分及亞洲主要部分的主流宗教。在中國、俄羅斯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族群。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佔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30%的穆斯林都位於南亞,20%的穆斯林在阿拉伯國家。改信伊斯蘭教的人及穆斯林移民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至2011年為止,全球約有13億9300萬穆斯林,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錫克教是15世紀在印度教巴克提派的虔信運動(梵天信仰)和伊斯蘭教蘇菲派的共同基礎上產生。1469年由第一代祖師拿那克(Nanak)創始。聖地在旁遮普邦阿姆利則市,此地有錫克教最大寺廟——大金廟。「錫克」在梵文的本意是「門徒」,因該教教徒自稱祖師的門徒。
在莫卧兒帝國統治時期,教徒多次掀起發對專制主和莫卧兒國家的斗爭。在英國統治時期,曾經多次展開反英斗爭。
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信仰該教的錫克人掀起了伽里斯坦運動(Khalistan)。早期實行祖師制,在第十代祖師後被廢除。十八世紀初分成易行派和獅子派。錫克教強調人人平等,男人之間互為兄弟,女人之間互為姐妹。他們奉行嚴格的一神論,及禮拜幾代祖師。
80年代錫克教民兵拒絕解除武裝,逐漸發展成為地方軍閥,成為國中之國,遂漸漸不容於印度政府,隨後政府發動了藍星行動,解除錫克武裝民兵。

Ⅹ 一神教的背景資料

認為只有一位人格神存在並對其崇拜的宗教。與多神教相對。不同於認為有內在於世界(包括人類自己)的非人格神的泛神宗教以及相信神是外在於世界的自然神論。一般認為,一神教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但是一神教的觀念也是相對的、不斷演變的,沒有任何一種宗教自始至終是絕對的一神教。一神教者相信他們所崇奉的獨一無二的神不但創造了世界和人類,還用其智慧和權能主宰世界和人類。他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精神實體,既超越於世界之上,又內在於世界之中,信者可以通過祈禱與他接近。一神教否認有其他神靈存在,但不否認存在其他精神體。在各主要一神教中都有各種等級的天使及魔鬼,因此,有的學者認為這些都是原來從眾神中產生至高神之後的痕跡。19世紀以來,有人主張宗教觀念是由原始社會的萬物有靈論經由多神教而發展到一神教的,一神教是人類宗教觀念的最高階段。但安德烈·蘭格、威廉·施密特等學者則認為在原始的民族中就有一神教。這種原始一神教或准一神教 (Protomonotheism)的理論認為其他形式的信仰,都是從最初真正的宗教也即一神教分化、演變而來。正好像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認為的那樣,一神教起源於神對人類始祖亞當的啟示,後因始祖墮落,人類才逐漸有了多神的傾向。伊斯蘭教認為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教義是三神信仰的一種形式,而基督教則認為其三位一體論與一神信仰沒有矛盾。還有人認為融合有伊斯蘭教一神觀念及印度教多神色彩的錫克教,以及屬於二元神教的瑣羅亞斯德教,因只敬拜善神,故在某種意義上亦可視為一神教。恩格斯指出:「沒有統一的君主就決不會出現統一的神。」不少人認為一神教是由多神教發展而來,是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 產生一神教的歷史背景及條件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宗教觀念的最初產生,是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為底下,人們對物質生活過程中的內部關系,即他們彼此之間以及他們同自然之間的關系無法正確理解,而產生神秘感。」
綜觀人類歷史,各種宗教信仰的神靈大致有自然神、氏族神、職能神、至上神、唯一神等幾種形式,神靈觀的發展也基本上按照這一程序演變。人類宗教信仰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層次的遞變,即從多神到一神,再到無神論。考察這一演變過程就能發現,一神教起源的思想基礎仍未脫離由原始宗教的靈魂觀、萬物有靈論、圖騰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多神信仰這一發展軌跡,在階級社會中還出現了一神教多能和諸神分級的現象。而一神教是在多神信仰充分發展的基礎上,人們的思想認識過程經過理論的升華和綜合,有了抽象概括的能力而產生的。多神信仰在私有制開始萌芽、原始社會進入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歷史時期之後,氏族社會成員中越來越嚴重的等級分化反映到宗教信仰中,多神的能力出現了高低大小之分,多神中還出現了主神。無論是猶太教主張上帝派摩西向猶太民族傳播福音,還是基督教主張上帝派耶酥拯救人類,以及伊斯蘭教認為「安拉」派遣穆罕默德教化世人,這些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由氏族林立逐漸傳入民族整合的過程,這種過程反映到思想領域內就是一神觀念的出現。由自發性的原始宗教高級階段即多神信仰到主神、至上神、唯一神這一神靈觀的變化,在氏族部落中也經歷了激烈的斗爭。伊斯蘭教興起之前,阿拉伯半島上多神信仰普遍存在,麥加城中各個氏族都有自己的神靈,各氏族的神都被供奉在克爾白神殿中,但同時也出現了「拉特」、「烏扎」、「麥那特」三位主神,而「安拉」是當時麥加各氏族普遍信仰的神靈。
一般來說,一神教興起時社會處於原始社會解體、階級社會形成階段,氏族社會中貴族與平民的矛盾、以及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都非常尖銳。以基督教的興起為例,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奴隸、隸農、手工業者和小商人不斷掀起反抗浪潮,帝國派兵進行鎮壓,公元68年羅馬帝國攻陷耶路撒冷,猶太人堅持兩年抗戰之後失敗,居民大多被釘死在木架上,被賣為奴的多達7萬人。「在當時的歷史、社會條件下,起義失敗的奴隸,無從擺脫苦難,就不免把希望寄託於幻想之中,寄託於神。」
而基督教迎合了當時社會下層大眾期望救世主來臨的思想而興起。基督教在其發展過程中,打破了猶太教的「選民」觀念,把一神信仰由猶太人的民族神變成了世界唯一神,宣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民族平等,這種觀念是符合當時羅馬帝國統治境內各下層人民的。至於伊斯蘭教興起前,麥加貴族與普通農牧民之間的矛盾也十分尖銳,阿拉伯半島的商業、宗教、政治、經濟等教被麥加貴族壟斷,貧富分化非常嚴重,蓄奴之風盛行,奴隸多用於家務勞動,更多的是當作商品在外地市場買賣。伊斯蘭教宣稱人類都是真主的被造物,是阿丹的子孫,無論是奴隸或奴隸主,只要信仰伊斯蘭教,他就是穆斯林(順從者),生而平等。這就從根本上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尤其是祭祀貴族階層壟斷神權的專制局面,使人們在同一信仰下能夠重新組合。
原始社會中,各個氏族教都有自己的神,甚至一個氏族中還存在著多種神靈,原始信仰由最初的靈魂觀念、鬼神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多神信仰,到階級社會中至上神、一神的轉變有一個緩慢發展變化的過程,但總的來說,一神教產生之前人類社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多神信仰階段。這種多神信仰反映了原始社會氏族部落林立、人類意識形態尚未統一、尚處於分散混亂的局面。各民族、各部落互相掠伐、血親復仇盛行,社會處於民族融合和文化碰撞的整合階段。在意識形態領域內,人們不自覺的渴望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思想信仰能夠出現,起到團結、號召、統一氏族部落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這一點可以從一神教興起前的社會思想狀況中明顯看出來。例如猶太教的祖先希伯萊人生活的時代是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高度發展的階段,多神信仰很普遍,「在庄嚴而富麗堂皇的廟宇里,供奉著風神、太陽神和天神」。
猶太教興起時,希伯萊人處於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大文明的夾擊之中,經常面臨威脅,不得不屈從於某一帝國。他們渴望著把各部落聯合成一個統一的民族。一神教打破了傳統宗教的血緣特徵,使不同血緣、不同氏族、不同部落的人們在一神的感召下重新集合。伊斯蘭教興起前,蒙昧時期連綿不絕的仇殺和戰爭削弱了同一部族之間的血緣關系,這時期的部落戰爭有跡可尋的就有1700多次。氏族制度正在逐漸解體,部落聯盟正在形成。同時,阿拉伯半島南部經歷了馬因王國、賽伯邑王國、希木葉爾王國,北部曾出現了奈伯特王國、台德木爾王國。公元3—5世紀,南方部落逐漸向北進行大遷移,大遷移之後,在波斯邊境出現了希拉王國,而在西北拜占庭邊境曾建立過加薩尼王國,北方有肯德王國。這些王國都比較分散,未形成合力,往往依附於當時的波斯或拜占庭兩大帝國。而這兩大帝國經常侵入阿拉伯半島,爭奪半島上的交通要道,其中以公元570年的「象戰」最為有名。這一年,衣索比亞王艾布拉罕在拜占庭的慫恿和支持下率軍進攻麥加,這次戰爭喚醒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識,使長期分裂、任人宰割的阿拉伯人開始覺醒。公元590年,麥加各族首領舉行了阿拉伯歷史上第一次貴族聯席會議,「這是一次具有豐富內容的部落聯席會議,也是部落聯合的進一步表現」。長期的社會動亂使人心思古,渴望統一。
可見,一神教的產生,既是宗教本身發展變化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思想意識形態選擇的過程。 三大一神教興起於西亞地區,有相同的產生地,都率先在閃米特人的某一支中流傳,有些宗教繼而走向世界,成為世界宗教。除了共同地域、共同族源外,三大一神教還有以下共性:
基督教中的天使 聖地由於與傳教者有密切的聯系,因而受到信徒的尊敬。耶路撒冷在古希伯來語中意為「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稱為「古德斯」意為「聖城」,是古代以色列王國的都城,曾有一座建在錫安山上的猶太教聖殿,至今保留有一段猶太教徒進行祈禱的。基督教徒相信耶穌誕生於該城南7公里的伯利恆馬赫德山洞,而且在這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並於三天之後復活,四十天之後升天,這里有他的聖墓教堂。同時,耶路撒冷還是伊斯蘭傳說中穆罕默德乘天馬由麥加行至此,踩聖石登霄聆聽真主教諭的地方,因而此地有伊斯蘭教的第三大聖寺「阿無薩」清真寺(遠寺)、聖石等,被視為除麥加和麥地那以外的第三大聖地。
以上四點綜合規范著一神教的本質特徵,是一神教區別於多神教的根本特點,也是一神教信仰的凝聚力之所在。 從猶太教、基督教,再到伊斯蘭教,其信仰的神都是一位,但猶太教是民族宗教,只在猶太人中傳播;基督教在其信仰中有「三位一體」之說,而伊斯蘭教以嚴格的教義徹底堅持「認主獨一」,並把舉伴真主、以物配主定為大罪,是「庫夫熱」,堅決禁止,因而是嚴格意義上的一神教。伊斯蘭教中對唯一神「安拉」的描述也已不再是哪一個民族的神,而是全世界的主,是整個宇宙的主宰。《古蘭經》首章就說:「一切贊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不僅對多神崇拜深惡痛絕,而且對以物配主、三位一體、承認安拉有子女等與「真主獨一論」相悖的思想予以駁斥,警告人們「除真主外,絕無應受崇拜者」(古蘭經第20章,第8節)。如此看來,對於一神的信仰有一個逐漸強化甚至絕化的過程。
基督教興起的歷史就是在反對和遣責猶太教傳統律法和祭祀貴族的活動中開始傳教的,「毫無疑問,基督教是在猶太教的土壤里成長起來的,但這乃是在這塊土壤已被外來成份所滲透和飽和之後。」它不僅繼承了猶太教的一神教義,而且對這一教義學說進行了發展和延伸,「從作為猶太教內部一個具有某些僅傳統津法主義的小宗派逐漸打破了民族藩籬而走向羅馬帝國。」其信仰的一神由猶太民族的神而成為人類的上帝,具有了普世性。「而且,猶太人把先知——正直和真理的啟示者——以及對救世主的信仰贈給了基督教。」而伊斯蘭教把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稱作「有經人」,與對待多神教徒的立場、態度有所區別。甚至伊斯蘭教規定,對於「有經人」宰殺的食物可以吃,也可以與他們通婚,處處表現了對「有經人」的寬容性。在一神思想上完全繼承,承認穆薩和爾撒兩位的使者身份和他們的經典,認為這些經典都是源流相同、一脈相承的,都是判斷善惡、辨別是非的指針和依據,確立了對一神的信仰。但認為這兩種宗教都已成為歷史,其內容有所篡改,而且律法已不適合社會需求,要有新的教義學說代替,伊斯蘭教作為安拉對人類的最後一次啟示而具有包容以前一切宗教的性質。
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三種宗教在教義學說上具有傳承性,後來興起的宗教往往繼承前一宗教的某些核心成份,這種繼承不僅不利於一神信仰的堅持,而且有利於其自身的發展,因而也就容易被人們接受和信仰。

閱讀全文

與一神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姜慧恩演的片 瀏覽:924
最新帶撓腳心的電影 瀏覽:117
劉智苑健身是什麼電影 瀏覽:294
韓國恐怖電影失蹤免費觀看 瀏覽:899
韓劇電影免費看倫理 瀏覽:373
韓國最好看的三極推薦 瀏覽:503
兩個男人一起做鴨子的電影 瀏覽:745
國產恐怖片反派帶著面具拿著菜刀 瀏覽:522
可可托海 電影 瀏覽:472
池恩瑞的作品 瀏覽:18
巨貓電影 瀏覽:178
吃人奶 片段 瀏覽:168
啄木鳥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298
江湖左手誰演的 瀏覽:670
部隊題材電影軍人可以去影院免費看嗎 瀏覽:564
章子怡 床戲 瀏覽:718
結婚過的男女電影 瀏覽:163
床戲影視 瀏覽:182
想看片卻找不到網站 瀏覽:724
國語電影免費在線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