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張伯苓簡介
張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壽春,字伯苓,後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家,私立南開系列學校創辦者。西方戲劇以及奧運會的最早倡導者,被譽為「中國奧運第一人」。張伯苓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後獲得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曾受教於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民國三十八年(1948年)六月,曾出任中華民國的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張伯苓婉拒蔣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陸。
張伯苓把教育救國作為畢生信念,先後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接辦四川自貢蜀光中學,形成了著名的南開教育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包括周恩來在內的大批人才,被尊為「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
(1)張伯苓擴展閱讀: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畢業後服務於海軍。承甲午敗績,帝國主義強盜的協議既成,清廷派大員去山東辦理接收和轉讓手續,張伯苓隨艦前往。船到威海衛的頭一天,降下日本的太陽旗,升起中國的黃龍旗。第二天,又降下中國的黃龍旗,升起英國的米字旗。
張伯苓目睹這場「國幟三易」的接收和轉讓儀式,親自嘗受了這一喪權辱國的場面,氣憤填膺。從威海衛歸來之後,他認為海軍報國無望,決定退役。不久離職回天津執教於家館。
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七月,英國強租威海衛,張伯苓隨船送清廷官員前往辦理移交手續,親身經歷了「國幟三易」的屈辱場面,深感「自強之道,端在教育」,立志「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是年,他結識倡導新學的嚴修,共同開啟了艱難的辦學之路。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張伯苓乘暑假航海東渡,親眼看到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盛況,領略了日本對教育的重視及辦學規模和教育方法,深受啟發。
Ⅱ 讀書中看到,南開創始人張伯苓先生晚年想參加南開中學校慶。南開中學不允許其進入為什麼啊
考試院是名義上的五權分立之一,在軍閥化的國民政府內實際上權力不大,但是影響很大。南開也不是鐵板一塊的。伯苓師是那種舊式文人,相信正統,愛國但不贊成革命,跟蔣私交很好。但同時南開的左翼學生勢力也很強大(這幾乎是南開愛國教育的必然結果,不管是否是張伯苓的本意),特別是抗戰後,當時重慶的學運就是南開中學帶頭的,南開校內專門有中共黨支部。當時張伯苓為了保護學校對學生運動也多有壓制,學生當中有不滿也是可以理解的,似乎沒見過那所學校的學生特別愛戴自己的校長吧,如果校長還當權的話。另外一個讓共產黨方面不舒服的是張在皖南事變中的曖昧態度,讓共產黨收攤子。這個只能說是歷史局限性吧,司徒雷登1950年要去燕京,恐怕也是一樣後果吧。肯定功業要幾十年後,沒有利害關系才理智客觀,我們要當時的人理智客觀本身就是沒考慮當時歷史背景。現在重慶南開中學里有張伯苓、喻傳鑒的像,也有毛澤東周恩來的像,這才是歷史。
Ⅲ 張伯苓的苓怎麼念
苓líng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艹 部外筆畫:5 總筆畫:8
五筆86:AWYC 五筆98:AWYC 倉頡:TOII
筆順編號:12234454 四角號碼:443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2D3
Ⅳ 張伯苓先生有哪些子女
張元龍,男,1948年6月生,漢族,天津市人,天津大學電力及自動化系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民建成員,198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10月參加工作。現任天津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常委、市工商聯會長。 1968年10月在內蒙古哲里木盟插隊,後歷任天津電研所高壓室副主任、主任,市區供電公司經營辦主任、副總經濟師,市熱電公司副經理,市第二熱電廠第一副廠長,三源電力總公司副總經理、三源電力集團副總經理。1997年任天津市工商聯副會長。2002年7月起,任天津市工商聯會長。
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這樣可以么?
Ⅳ 「張伯苓」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把教育救國作為畢生信念,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接辦四川自貢蜀光中學,形成了著名的南開教育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英才,被尊為「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
Ⅵ 張伯苓是戰犯嗎
張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壽春,字伯苓,後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家,私立南開系列學校創辦者。西方戲劇以及奧運會的最早倡導者,被譽為「中國奧運第一人」。張伯苓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後獲得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曾受教於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桑代克等人。民國三十八年(1948年)六月,曾出任中華民國的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張伯苓婉拒蔣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陸。
Ⅶ 關於張伯苓的歷史評價
張伯苓(1876-1951),是我國近代有名的愛國教育家。他把畢生精力獻給教育事業,先後創辦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以及重慶南開中學,擔任校長四十餘年,對中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著貢獻。張伯苓海軍出身卻受國難刺激而投身教育;秉持「育才救國」信念、「私立非私有」原則,力行「土貨化」辦學方針,「以一私人力量經營之學校竟能與整個國家共前途同命運」。 ——梁吉生《張伯苓的大學理念》張伯苓是一個及其簡單的人,不能跟同時代的傑出人物爭一日之長短,但是他腳踏實地的苦幹,在他的工作范圍里,成就非凡。 ——胡適「南開」是我國教育史中罕有的一個例子;由私塾,而中學、大學、女中、小學而分校,好像一個大家庭,家長只有一個人——張伯苓。我們有幾個著名的大學,亦有許多大名的教育家;比如北京大學,它有過蔡元培、蔣夢麟、胡適校長,但他們任一人都不「代表」「北大」,如「張伯苓」之「代表」南開然。張氏不僅是創辦整個南開;他堅守「教育救國」的目的,全部獻身於學校五十多年;我們可以說,南開的師生對社會、學術的貢獻,間接的都是來自張校長。 ——隨著歲月的流逝,當教育家們和教育工作者們冷靜地反思20世紀中國教育的時候,人們對伯苓先生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對於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研究,不能完全依託於教育家們寫出的文字,而應當從他們的教育實踐中去仔細提煉出理論性和思想性的東西來。 ——張豈之在人生的舞台上,張伯苓沒有大起,似乎有大落。他的成功是通過一點點地積累教育成績而來的,而失敗則像是一夜間地事情。如果國民黨政權沒有敗亡,也許他能夠功成身退,但歷史確實不能假設。在大歷史地情景中,對於一個從舊時代走過來地教育先行者,人們對其往往疏於理解。而這種理解不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也不是在否定之後地肯定,更不僅僅在於每逢「紀念」的日子,將他地牌位拿出來祭一祭! ——王昊《冷寂晚境堪追憶——時代變局中地張伯苓》
Ⅷ 本文表現了張伯苓哪些可貴的品質
①愛國,有理想抱負,希望國家強盛;②對事業非常執著,克服重重困難創立南開大學,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③工作認真務實,講求方法,用行動和熱情獲得周圍朋友的支持,為國家培養了眾多傑出的人才;④生活簡朴,為把南開做大做強而努力。
Ⅸ 張伯苓的人物生平
1876年4月5日(清光緒二年三月十一),張伯苓出生於天津一個秀才家庭。
1892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他是航海駕駛班最好的學生,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嚴復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
1894年,張伯苓等十八名同學完成堂課,被派往北洋水師艦隊實習。
1895年,2月,北洋水師覆沒,滿懷激憤返師歸。9月,北洋水師學堂第五屆畢業。因無船,在家閑居一年。是年冬,娶宜興埠安氏女,因該女久患癆疾,婚後五日去世。
1897年,畢業後服務於海軍。承甲午敗績,帝國主義強盜的協議既成,清廷派大員去山東辦理接收和轉讓手續,張伯苓隨艦前往。船到威海衛的頭一天,降下日本的太陽旗,升起中國的黃龍旗。第二天,又降下中國的黃龍旗,升起英國的米字旗。張伯苓目睹這場「國幟三易」的接收和轉讓儀式,親自嘗受了這一喪權辱國的場面,氣憤填膺。從威海衛歸來之後,他認為海軍報國無望,決定退役。不久離職回天津執教於家館。
1903年,張伯苓乘暑假航海東渡,親眼看到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盛況,領略了日本對教育的重視及辦學規模和教育方法,深受啟發。
1904年5月,經過四個月的細心考察後回國,他決定成立中學,遂將嚴、王兩館合並,成立「私立中學堂」(南開中學)。從此他結束了家塾先生的生涯,成為學堂的學監。
1907年,在天津城區南部的開窪地,即民間所稱「南開」,建成新校舍,遂改稱南開中學堂,從此聲名漸著,天津市南開區也由此得名。
1917年秋赴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次年回國,著手籌辦南開大學,1919年秋正式開學。他先後擔任校長四十餘年,培養出不少人才。張伯苓提倡教育救國,辦學方針注重理工科教育。他反對學生介入社會政治活動,但也曾保護過進步師生。
1918年,適逢嚴修與范靜生也赴美,張伯苓乃與嚴、范遍游美國各地,考察了許多私立大學的組織和實施。12月,張伯苓與嚴修游美歸國。不久便積極籌募經費,並獲徐世昌、黎元洪等人及天津士紳之助,開始籌劃創辦南開大學。
張伯苓自1904年創辦南開中學以來,到1917年學生已滿千人,中學基礎日臻鞏固,教育設施逐漸完善。每看到各屆畢業生依依不捨地離開學校,他覺得應該向大多數學生提供繼續升學的機會。社會的需要,使他認識到:「普通教育僅為國民教育之初步,創辦高等學校乃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大計」。於是他決心赴美學習和考察。1919年春,在中學南端空地建大學教室,當年秋季落成。
1919年9月5、6日,舉行大學新生人學考試,25日正式上課。南開大學創辦伊始就建立了理科。那時北京、上海開創許多私立大學,都是只辦文、法、史、地、國學等文、法科,教師抱的是線裝書去上課,而張伯苓專請留美多年的凌冰博士為大學部主任,除開設文科外,還設理科和商科,後來改稱文、理、商三個學院。這在當時也是十分難得的。南開大學的興辦和發展,對張伯苓來說,並不意味著興辦教育的終結。
1923年,建立了南開女中。
1928年,張伯苓又興致勃勃地在女生校舍對面建築小學校舍,設立了小學部。在興建和完善女中和小學之後,張伯苓分別於1927年和1932年創辦了南開經濟研究所和應用化學研究所,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南開教育體系。
1936年迫於抗戰形勢的緊要和南開學校的生存發展,張伯苓親自入川,在巴渝大地的嘉陵之津先後購地800餘畝,創辦了被千百萬重慶人贊譽為「人才的沃土,院士的搖籃」的南渝中學(後改名為重慶南開中學)。
1937年,「七七」事變後,南開被日軍飛機炸成廢墟,大學部先遷長沙,繼遷昆明,與北大、清華合組成西南聯大,張伯苓任校委會常委。
1938年7月,張伯苓任國民參政會副議長。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45年,當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監察委員。
1946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1948年6月,被迫出任中華民國的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不久辭去,避居重慶,深居簡出。苦悶之中的張伯苓並沒有被學生忘記,周恩來給自己的老師捎來一封簡訊表達挽留之意。
1949年11月底,重慶即將解放,張伯苓婉拒蔣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伯苓致電周恩來表示祝賀,稱贊人民政府的各項政策。
1950年5月,從重慶到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歡迎。張伯苓回到天津後,天津市長黃敬曾給予關照,但在南開校慶典禮時被婉拒參加。
1951年2月23日,在天津病逝。
Ⅹ 為什麼南開校慶不讓張伯苓去
個人認為擔任考試院院長沒什麼不對的,當時國民政府還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各為其主乃是人之常情。至於皖南事變好多問題至今都未完全公開,你讓張伯苓當時就站隊,那不是強人所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