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股吧 > 東關橋

東關橋

發布時間:2021-08-03 21:48:17

Ⅰ 從文登到萊陽的東關橋從什麼出口下最好

應當是從汶萊高速的萊陽東出口下來以後,經過307省道,然後再經過,經過東宣庄那個立交到204,然後再從204轉到市內的閑河北路就可以到萊陽市的東關村了

Ⅱ 古代著名橋的介紹

1中國四大古橋
福建泉州洛陽橋

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岩石砌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趙州橋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為3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共長50.82米。採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舉。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建築型式,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

「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傑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永放光輝。
北京盧溝橋

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拱石橋。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修繕,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石柱間嵌石欄板,高85厘米,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築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蘆溝橋久已聞名中外。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於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隻、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於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築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2其他著名古橋
福建泉州安平橋

福建泉州安平橋
安平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安海鎮和泉州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前後歷經13年建成,明清兩代均有修繕。目前的橋全長為

2070米,橋面寬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鋪架橋面,兩側設有欄桿。橋墩用長條石和方形石橫縱疊砌築法,呈四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形式,尚存

331座,狀如長虹。長橋的兩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欄桿柱頭雕刻著雌雄石獅與護橋將軍石像。整座橋上面的東、西、中部分別設有五座涼亭,以供人休息,並配有菩薩像。兩邊水中建有對稱方形石塔四座,圓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豐滿慈善。中亭有兩位護橋將軍,高1.59至1.68米,頭戴盔,身穿甲,手執劍,是宋代石雕藝術的精華。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四川瀘州龍腦橋

四川瀘州龍腦橋
龍腦橋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大田鄉龍華村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建。平橋,東西走向,長54米,寬1.9米,高5.3米,14墩、13孔。布局奇特,雄偉壯觀。中部8座橋墩分別以巨石雕鑿成吉祥走獸,計有四龍、二麒麟、一象、一獅。雕龍造形別致,口中銜「寶珠」,完全鏤空,可用手撥動。風起時,龍鼻發出響聲。象鼻捲曲,長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態自若,給人以安詳、寧靜之感。雄獅、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該橋為石墩石樑式平橋,既末用榫卯銜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縫,全靠各構件本身相互壘砌承托。在建築技術上具有較高的價值,是我國古代橋梁罕見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泉州永春東關橋

福建泉州永春東關橋
東關橋又稱「通仙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歷來是交通要沖,為閩中、南往返的必經之地。東關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全長85米,寬5米,共六墩五孔兩台,橋基採用「睡木沉基」,船形橋墩以上部分為木材構造,技藝之精湛,構造之奇生特實屬罕見。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浙江溫州泰順泗溪東橋

浙江溫州泰順泗溪東橋
泗溪東橋位於浙江溫州泰順的泗溪鎮下橋村,

為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凈跨25.7米,離水面9.5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此橋無橋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頗為罕見。東溪早時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緒倡首建造蜈蚣橋(即溪東橋)。林正緒生平端方正直,好行義舉,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張考首書「達尊有二」匾相贈。此橋修建者是修北澗橋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將這兩橋稱為「師徒橋」。因此橋外型美觀,號稱「最美的廊橋」。
江西婺源彩虹橋

江西婺源彩虹橋
婺源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的橋,這種橋不僅造型優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腳。
宋代建造的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座橋取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這里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婺源之美。
江蘇揚州五亭橋

江蘇揚州五亭橋
五亭橋位於揚州瘦西湖畔,整個建築造型別致,比例適當,把穩重大方和玲瓏剔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橋含五亭,一亭居中,四翼各一亭,亭與亭之間迴廊相連。中亭為重檐四角攢尖式,翼亭單檐,上有寶頂,四角上翹,亭內吸頂上圖案精美。橋基由十二塊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組成,共十五孔,總長五十五米。橋孔彼此相連,由橋外看去,每個洞外都有一幅不同的景物。每當晴夜的月滿,每個洞內各銜一月,別具詩情畫意。
廣西三江程陽橋

廣西三江程陽橋

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程陽風雨橋等,位於廣西北部與湘黔兩相接的三江縣城古宜鎮北面20公里砟林溪馬安寨林溪河上,始建於1912年,歷時12年。整座橋長77.6米,寬3.75米,高20米,橋下部分為青料石壘砌的二台三墩,橋墩為六面柱體,上下游均為尖形,迎水角

68度;橋中間部分為密布式懸臂托間柱支梁木質橋面,共19間橋廊;橋上部分為木質樑柱鑿榫衡接構成重檐翹角,橋的兩旁鑲著欄桿,橋中有五座塔閣式橋亭。飛檐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程陽橋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Ⅲ 東關橋的傳說故事

東關橋傳說故事如下:

據說宋朝時候,有一泉州府官到永春桃溪巡遊,當船到此,只見岸上風光旖旎,景色秀麗,可惜東西兩邊隔著湖洋溪,只靠一條渡船,極不方便。於是,他下令縣官在1年裡架設一座橋。

縣官的總管家馬用負責建橋,馬用仗勢欺人,趁機強征暴斂,搜刮民膏。正好這一年遇上旱災,田園顆粒無收,民工無心建橋。眼看期限已近,建橋毫無進展。

這時,一位拄著方竹拐杖的老人出現了。老人巧布機關,使馬用付出了大米5000擔,銀子1.5萬兩,從而及時建成此橋。

大橋建成後,老人踩著一朵白雲從橋上通過,向泉州府飄去。人們傳說這位老人是神仙,因此把這座橋叫做通仙橋。

(3)東關橋擴展閱讀

東關橋是閩南一帶罕見的長廊屋蓋梁的,橋長85米,寬5米,木石混合結構,四個橋墩,五個橋孔。

橋墩是由大塊的石頭干砌而成,不用一絲一毫的鋼筋水泥,橋墩下面還壓著一層大松木,古稱「睡木沉基」。

整座橋梁的重量就壓在水下松木上,松木歷經千年不爛,墩上再用巨大的石頭疊壘三層,用來架設大梁,每個橋孔用22根分上下兩層輔設的特大杉木作梁。

橋面上還蓋有屋頂,就像裝有頂棚的人行天橋一樣,有橋屋26間,木架磚牆、青瓦屋頂。

Ⅳ 東關橋的來歷

東關橋有個雅稱「通仙橋」,關於通仙橋的來歷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據傳,南宋時有位泉州知府到永春縣桃溪巡遊。船行至現在的東美村附近,只見沿岸風光迷人,景色優美,可惜兩岸隔著湖洋溪,來往只能靠一條渡船,極不方便。於是命令縣官一年內在湖洋溪上建成一座大橋。
當時縣官名叫林廷彥。他立即叫來總管家馬用,囑辦建橋事宜。馬用,趁機強征暴斂,搜刮民脂民膏。一面向各村各戶攤派銀兩,一面強行徵用民工建橋。這一年,恰好遇上旱災,田裡顆粒無收,誰也無心建橋。盡管抓來三五百個民工,三個月過去了,工程進展緩慢。眼看春天洪汛快到,縣太爺坐立難安,馬用也再三使出淫威,但仍是無濟於事。有一天,馬用正在吊打怠工的民工時,一位自稱從湖洋仙溪來的白須老漢,拄著方竹拐杖,上前勸阻說:「別打了,」他指著馬用繼續說:「如果你依我一個條件,橋在一百天內便可建成。」馬用輕蔑地望著老漢說:「你這個老不死的,如果真能一百天內建成橋,十個條件我也依你。不過,我看你還是別自找死路了!」白須老漢哈哈大笑說:「甚好!甚好!」他向當地村民借來一個米缸放在馬用面前,說:「只要你能每天裝滿一缸米,我可保證如期完工。」馬用聽說一天只要小小一缸米橋就能建成,便欣然同意了。因生怕老漢中途變卦,還特地立下了「軍令狀」。當天,按照規定時刻,馬用派兩個人挑來了米,倒進米缸,說來也真奇怪,兩擔米居然遮不住缸底。最後一共用了五十擔大米,米缸才剛好裝滿!一連十天,建橋進展很快,馬用既高興又心疼。他想自己剛撈到的這一把,要是這樣折騰下去准會虧本。因此第十一天,他以沙代米倒進米缸,然而到工地一看,眾人都有氣無力的,馬用怕影響工程進度無可奈何,只得繼續送米,整整一百天,共用大米五千擔,橋終於如期建成了。
慶祝大橋落成那天,眾人不見白須老漢,有個年輕木工說:「老漢已回仙溪去了。臨走時留下米缸,要我交給縣官。」管家馬用向縣官和泉州知府匯報建橋經過並邀功請賞。知府和縣官都不相信用了那麼多大米,請木工當場一試,結果只放兩擔米,缸就滿了。縣官盛怒之下,令人把馬用綁了起來,並查抄沒收了他所有家產,還把他發配到本縣一都光山作燒炭苦役。白須老漢巧布機關把所得的米分給窮苦人。據那個年輕木工說,他接過米缸後,只見老漢踩著一朵白雲從橋上通過,向泉州府一步一回頭地飄去。人們傳說白須老漢是位神仙,因此把這座橋叫「通仙橋」。

Ⅳ 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宋朝時候,有一泉州府官到永春桃溪巡遊,當船到此,只見岸上風光旖旎,景色秀麗,可惜東西兩邊隔著湖洋溪,只靠1條渡船,極不方便。於是,他下令縣官在1年裡架設1座橋。縣官的總管家馬用負責建橋,馬用仗勢欺人,趁機強征暴斂,搜刮民膏。正好這一年遇上旱災,田園顆粒無收,民工無心建橋。眼看期限已近,建橋毫無進展,這時,一位拄著方竹拐杖的老人出現了。老人巧布機關,使馬用付出了大米5000擔,銀子1.5萬兩,從而及時建成此橋。大橋建成後,老人踩著一朵白雲從橋上通過,向泉州府飄去。人們傳說這位老人是神仙,因此把這座橋叫做通仙橋。

Ⅵ 東關橋有幾年的歷史了

據新華社杭州9月15日專電 (記者 劉娟)受第14號台風「莫蘭蒂」影響,泉州市永春縣871年歷史廊橋東關橋(俗稱「通仙橋」)10時30分左右被沖垮。經勘察,東關橋所有的橋墩都還在,,永春縣將盡快組織專家現場評估,指導搶救保護性工作。東關橋,飛架在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湖洋溪上,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構造之奇特罕見。1991年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Ⅶ 永春的什麼橋最著名

東關橋,不是洛陽橋,洛陽橋位於晉江
東關橋始建於南宋紹興15年(公元1145年),位於距離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的湖洋溪上。宋開寶以後,永春與泉州互通舟楫,東關橋成了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這里水上交通日見繁忙,官府文檄穿梭往來,民間商旅熙熙攘攘,溪中帆布木船陣陣,兩岸纖夫號子不絕。東關橋下,水面寬綽,便於船隻停泊,於是橋頭、橋上便更加熱鬧起來。據說光是屠戶就有18家。在泉永德公路通車之前,東關橋是當時大田、德化、永春通往泉州的交通要道。全橋用青崗岩石和特大木料構築而成,有4個橋墩,5個橋孔。橋墩為船形,均用青崗岩石條齒牙交錯,榫合疊壓,逐層干砌而成。墩的兩頭,俱作尖形,以分水勢。墩下以大松木作卧樁,古稱「睡木沉基」,枯水時期,水清木現。整座橋梁就荷載在這個水下基礎上。墩上用巨石疊設三層以承架大梁。每個橋孔有22根分上下兩層輔設的特大杉木作梁,每根梁長16至18米,直徑30至40厘米。除墩上更築牆砌體外,樑上部分,如橋板、護欄、柱檁、雨篷、屋架、椽桷等,全是木結構。

Ⅷ 中國著名的六座橋分別是什麼

1、福建泉州洛陽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
2、河北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
3、北京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拱石橋。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修繕,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
4、廣州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於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
5、福建泉州安平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安海鎮和泉州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前後歷經13年建成,明清兩代均有修繕。
6、東關橋又稱「通仙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歷來是交通要沖,為閩中、南往返的必經之地。東關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全長85米,寬5米,共六墩五孔兩台,橋基採用「睡木沉基」,船形橋墩以上部分為木材構造,技藝之精湛,構造之奇生特實屬罕見。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資料來源:http://ke..com/view/3756219.htm?fr=aladdin

Ⅸ 關於東關橋的作文三百字

詩曰:野渡蛟龍卧玉宮,桃源綺麗碧波虹。金風弄巧梳靈宇,露雨連心洗峻嵩。文賦仙居歌酒頌,詩吟福境茗香衷。何思鄉語誠難在,一曲南音泊岸東。一首《桃園之鄉》,讓人彷彿望見了那火紅的、雄跨在湖洋溪上的、屹立數百年不倒的東關橋。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到永春外婆家遊玩。受我的一位朋友之邀,我們去參觀了久負盛名的永春東關橋。東關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距今已有將近900年,幾乎每個朝代都有修整。現存的東關橋是清朝時期重修的。雖然東關橋歷代經過多次重修,但仍完整地保持著南宋時期橋梁的特色。
東關橋,又名通仙橋,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閩南一帶絕無僅有的屋蓋梁式橋。什麼是屋蓋梁式橋呢?帶著好奇心,我順著一條小路遠遠望去,看到遠處的東關橋像一條火紅的巨龍,橫卧在流水潺潺的湖洋溪上,在那「巨龍」的背上,居然有一個巨大的頂棚,就好像帶有屋頂的人行天橋。這一發現令我大吃一驚。根據記載,這座木橋長85米,寬5米。

站在溪邊,朋友告訴我,東關橋共有「六墩五孔兩台」。我不禁往橋墩處看去,果然看到了六個橋墩。有意思的是,每個橋墩都沿水流的方向做成船的形狀,以減小水流對橋身的沖擊。橋墩全用石塊砌成,沒有用一絲一毫的鋼筋水泥,僅僅依靠石塊之間的齒牙交錯,就能支撐沉重的橋身,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聽說到了冬天枯水期的時候,水位降低,透過清澈見底的溪水,可以看到橋墩下壓著一層松木,橋身的重量都壓在這層松木上,古稱「睡木沉基」。松木歷經千年不爛,這又是一個奇跡。可惜現在下游的水庫正在蓄水,溪水上漲,我們是看不到這個神奇的設計了。
走進橋墩之上的長廊,我瞪大眼睛驚訝不已:長廊幾乎全部用巨大的實木構造而成,所有的木頭都漆成大紅色。長廊兩邊有兩排椅子,供行人休息使用,這就是所謂的「美人靠」。椅子的靠背上的木頭非常長,每一根足有橋長的四分之一。夕陽從長廊與屋檐間的縫隙斜射進來,照在長椅上,那輝煌的金色,散發出高貴、典雅的氣息。我抬頭望去,長廊頂部靠近頂棚的梁壁上畫了許多畫:「劈山救母」、「哪吒鬧海」、「嫦娥奔月」……每一幅都繪製得非常精美。長廊上蓋有頂棚,頂棚用許多粗大的長梁支撐起來。據說那木製頂棚可以讓成年人在上面行走而不斷裂,而這就是那巨木長梁的功勞了。這種屋蓋梁式橋是根據閩南多雨水的氣候特點設計的。我朋友說,這種結構既可以讓行人避雨,又可以不讓雨水滴落腐蝕木樑,還讓這美麗山水中更增添了一絲畫意,正可謂是一舉三得。
神奇美麗的東關橋,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有特色的一座橋,它凝聚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我真為我的老家擁有這樣完美的建築而感到驕傲!

Ⅹ 作文美麗的東關橋400字

我的家鄉是永春,它是山裡的一個大縣城。這里山清水秀,名勝古跡眾多,有東關橋、雲龍橋、魁星岩等。我最喜歡的是東關橋。

據說,東關橋又稱「通仙橋」,東關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全長85米,寬5米。

東關歷來是交通要沖,在泉永德公路通車之前,是永春、德化、大田通往泉州的必經之地。古時,這里山路崎嶇,騾馬車輛不便駕駛,兩岸居民來往,最早靠的是木板架起來的便橋,但是貨物多的商人卻不敢從這里經過。歷代經過保護重修,東關橋在數百年間一直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東關橋廊橋兩邊有供人休息的長條木凳,許多人喜歡坐在上面聊天。

據載,南宋年間,這座橋是敞天橋,後來,為防止雨水侵蝕橋板及供行人歇腳,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當地人在橋上建造20間木屋,屋架、椽角和兩篷,這些建築都是木隼結構。現存東關橋為清光緒元年(1875年)復建,1929年進行過修建。雖然經過復建和修建,但橋依然較完整地保留著宋代橋梁的建築特點。

夏天,陽光和煦的近午,走近隱藏於深山中的東關橋廊橋內,一陣清涼之氣迎面而來。碧水朱橋橫跨,東關橋很獨特,說是廊橋,但非木拱,橋墩石築如舟;說是普通橋,但橋身全為木頭,有木廊、木檐、黑瓦。橋基採用「睡木沉基」,船形橋墩以上部分為木材構造,技藝之精湛,構造之奇生特實屬罕見。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居」,這是句懷念故鄉的古詩詞。著名作家餘光中就是我們永春人,他的《鄉愁》體現了他的愛鄉之情。

閱讀全文

與東關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幻電影國語網 瀏覽:874
下巴上長個蛋的電影 瀏覽:484
日本電影,女子監獄 瀏覽:388
哪裡軟體可以看被禁的電影 瀏覽:68
彭禹幺所有電影 瀏覽:483
求一個在線看電影的網站 瀏覽:740
看片最新鏈接 瀏覽:322
最新金三角電影 瀏覽:626
女明星電影 瀏覽:75
在線的網站來一個 瀏覽:9
與風風風類似的韓劇 瀏覽:224
邵氏電影 血雨飄香劍 瀏覽:661
主角姓龍推了母親的都市小說 瀏覽:246
抗日片大全500部 瀏覽:834
rr川⑦o|1「r「,。8∧ 瀏覽:742
台港3級電影有哪些 瀏覽:192
上海美羅城有電影院嗎 瀏覽:806
四級電影 瀏覽:142
適合情侶觀看的愛情電影 瀏覽:260
已婚少婦出軌很多陌生男人的歐美電影 瀏覽:12